郭堂主傳記

第 26 章 金母真經度眾生,聽經禮懺福攸歸

郭宗師在宣講中法施信眾說:舉凡人們常遇到諸事不順,精神恍惚,內心不安寧,這表示自己的德行不夠圓滿,就該讀經來開悟見性,或聽經禮懺來反省。因為每一個人的過失都是源起於心念,心念是主導心身的樞紐,心念不亂,內心自靜,就不會生氣發怒,也不會有非份妄想。如何克制心念不亂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讀經開悟智慧,或在本堂開辦法會諷經誥誦之時,恭詣大殿,摒除雜念,專誠聽經,或跟隨經師持誦經文,施行禮懺。這樣不僅可以增植福田,消罪息苦,而且能解脫冤債,使業障離身。凡俗之人,在不知不覺中常犯下過錯,這是因為人的目光短淺,而虔讀聖經就是德性的修行和悔過,讀經、念經或誦經,可以平靜內心,把俗世各種因緣拋到腦後,讀經或誦經無論明或暗,都有神明監督,誠心讀誦,日日不停,讀誦一月、兩月、三月,當你感到心曠神怡,心明眼亮,凡事得心應手,遇到仇人沒有憎恨,反而變怒為喜,或夢見體內污穢一吐而清淨,或夢見雲遊瑤池仙境,目睹母娘威儀,這些夢景都是讀誦聖經智慧開通的好徵兆。當一個人常感到心煩意亂,夜夜惡夢不斷,白日神智不清,夜晚無法入睡,這都是不吉的徵兆,一旦有此現象,只要存誠讀誦聖經,不要計較,不要間斷,不受拘束,讀誦到念頭不動,一切業障和煩惱自可 消除。道教所有的諷誦聖經,都是濟世度人的正法,沒有正法,怎能奉天敬神,又怎能消除塵世眾苦呢?

而溯道教聖經是起自於三洞真經,所謂三洞,即元始天尊洞真十二部真經、靈寶天尊洞玄十二部真經及道德天尊洞神十二部真經,合計三十六部,簡稱三洞真經。道經記載:三天尊常在華林各以自身十二部真經,為洞天海嶽神仙說法,後來流傳於世,故道教聖經乃是三天尊所創,具有浩然正氣,聖人得之,用來度化世人之迷茫。道教無論乞恩祈福、消罪禳災、拔薦死魂或學道進修,都離不開讀誦聖經。讀經、念經或誦經禮懺的功德,上可以通天,下可以定地,中可以取悅鬼神而利濟萬物。宗教所有聖經都是用以開悟世人迷茫,內心迷茫自然要讀經開悟。讀經、念經或誦經必須正確的去領悟經文經意,更要注意不能曲解經意,經意一經曲解就會引人入邪。一段正道正理的經文,一旦被曲解,就會迷人心志,惑眾害人,所以研讀聖經必須「正本清源」,就像站正身子,走向正道,這是至關重要的。道經言:「迷則凡,悟則仙,顯化在人身咫尺間。」一個入道修行者,首要的是破迷開悟,除邪皈真,經傳聖教關鍵在於能「解除洞章微妙處,即成仙道出凡塵」。修道者重點在於貴實,讀誦聖經也要注重求實,如果口中誦讀聖經不去究理,不瞭解經意的奧妙與義理,這樣就算每天讀誦百次、千次、萬次也沒有用處。讀誦聖經可使人明心見性,消除邪惡 念頭,啟發智慧,通達人性,心不通達,就無法產生智慧。人們為某件事煩惱而操勞時,在廟會諷經誥誦之日,聽經可以讓人的心平靜下來。靜,同樣可以產生智慧,智慧一開,迷茫自清。人們往往是自己遮蓋自己的光明,迷失在追求名利富貴之中,善良本性被自己的情欲所干擾,也受到物欲邪念的驅使,善良本性就無法啟發出來。更有很多讀誦聖經者,只熟記經文,而不去徹悟其中義理,就無法關照自心,這樣如何以諷經來度化世俗呢?郭宗師告訴信徒說:道法萬千,其玄妙精華盡在經文,所以修道學經,必須深入探索經文的經意,細心研究經理,理解經文每一句的含意,當經文義理完全理解後,口中讀誦,心中實踐修行,這就是轉經。假若口唸經文,心念在俗,無法摒除雜念,就是空經,人反而被經所轉。唸經時,能摒除一切雜念,並領悟出經文經意,讀誦達到隨時可以轉經的境界,其經功之力便可以招神役鬼。故學道修行的人,必先把雜念清除乾淨,就會自悟見性。郭宗師嚴肅的告訴信眾,凡信仰母娘,欲以修持的信徒,來到本堂見到母娘暨列聖仙佛神像、經書典籍都應虔誠禮敬,前者報答神恩,後者宏揚正法。

人生變化無常,「道」創造萬物本來就有生死,試想,世上很多受世人崇拜,享受人間香火的後天神,不是都入滅了嗎?這就是大道生滅萬物的自然規律和法則。所以人終究要面臨死亡,而死後靈魂又要往哪裡去呢?因此《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真經》流傳於世,旨在廣度有緣,大家既然虔信母娘,皈依母娘,就是母娘的有緣人,那就要專心讀誦母娘度世聖經,日日讀誦,其受用就像認真種果樹的人,終會開心地看到自己所種的果樹開花結果成熟,正所謂「種果得果,福有攸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