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母,相對於主宰天界的玉皇,即所謂「天公地母」、「皇天后土」,是主宰大地山川之神。 又稱「地母娘娘」、「地母元君」、「地母至尊」、「后土」等,宋朝大中祥符年間,徽宗上尊號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
自古以來,人們生活上所需的資源,舉凡衣、食、住、行都與土地脫離不了關係, 因此先民依賴土地、感謝土地,但又害怕它發怒(地震),不願給人以萬物, 故要親地、尊地,具體的表現,即是奉祀將這個人類衣食父母神格化-后土。 朝庭又有祭天地社稷的習俗,而且是由天子諸侯行之。天子於每年「一陽來復」之冬至日,祭天於南郊; 於「一陰來復」之夏至日,則行祭地之典於方澤。
先民又根據易經的觀念:乾為天為父、坤為地為母,在這種相對的思考模式之下,既有天公,即有地母,乾神(陽神)為上帝、大帝或帝君,尊稱坤神(陰神)為元君或夫人,故稱后土為地母元君, 認為玉帝是乾元之王,而地母則為坤維之主,也就是綜御整個大地的尊神,故其職司,即為統轄九土、九壘、四瀆、五嶽。 基本上,后土的女性形象乃是其作為大地之母的信仰神格化,在民間祠廟及部份道教宮觀中的地母形象,或著道袍,或披上樹葉,一手持拂塵,一手捧太極以象徵其生化萬物、涵養萬類,尤其是先民農業與土地的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