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慈惠堂在圖書館和佈道講壇建設完成後,緊接著進行大廟的細部裝飾。這些工程龐大繁複,涵蓋了廟頂規帶琉璃、脊頂燕尾剪黏、後殿樓閣、大殿、左右廂房、川門壁堵、斗拱、吊筒、結網、神龕及聖靈金尊等雕塑。所需經費比硬體建築還要龐大可觀,使用建材琳琅滿目,師傅個個學有專長。當初信徒還擔心,因為雕飾工程浩大,要找到在各個領域專精的師傅可能要花費一番心力。沒想到,事情竟然出乎意料的順利,就像母娘在幕後加持推動一樣,許多著名師傅都自動請纓,加入工作團隊。此時,不少與郭宗師熟稔的密友與信徒,都為這筆龐大的建設經費替她擔心不已,但久經磨練的郭宗師透過這許多年的身心考驗,似乎已修成慧眼通天的本領了,面對這筆可觀的鉅資像是胸有成竹一樣,沒有顯露出愁苦神色,反倒一派泰然自若,有種「竹下掃地塵不動,風穿草叢了無痕」的境界,這是因為她相信母娘與堂內眾神都會隨時護持這個好不容易達到的成果。一直以來,郭宗師秉持母娘慈悲本願度眾的宗旨,視苦為樂,勤而不懈,為的就是「普度眾生」這四個字。建廟這段期間,奇蹟日日顯化,她開辦濟世,出口靈驗,四方慕名求助者絡繹不絕。廟宇建設越是龐大,四方捐輸就越踴躍。雖然工程期間因為支出龐大,期期都有不足拖欠,但是無 論是施工包商或建材供應商都因為佩服郭宗師興建道場的宏願與真誠,建材仍供應不斷,工程進度也不曾延宕。郭宗師回憶說,自從與母娘機緣巧遇、開壇濟世到購地建廟,這所有一切都是母娘慈悲救世的恩典。所以她在傳道佈教時,曾經對門下信徒說:凡遇到任何困難,更需要保持內心的平靜,不管做什麼事,都要盡力真誠地去做。因為我們要知道,「道」是無所不在,就像一盞點燃的明燈,能使黑暗變光明,更能讓光明無窮無盡,永不熄滅。其實,光明與黑暗是互相轉化的,兩者的關係就像一體兩面,光明代表的是智慧,黑暗象徵煩惱,所以要用智慧的光來突破黑暗的煩惱。郭宗師常對隨修信徒及母娘契子女說:人降生於世間,本來就要受苦,人生過程總離不開生活衣食、功名利祿、愛恨離別和幸福長壽的追求,因此,人日日都要操勞和煩惱,人活著的時候,要背負求生創業奮鬥的苦,要面臨感情上愛恨離別的苦,衰老時要承受病痛折磨的苦和追求幸福長壽的苦,所以宗教把人生存的世間比喻苦海,在苦海中浮沉的人,都要為了生存開創事業,而宗教度化眾生就是一個大事業,大家如能透徹了悟大廟建成後宏法度眾,這種功德將會永留人間,正是老子說的「死而不亡者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