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如梭,數年光陰轉眼即逝,郭宗師與眾多母娘的契子女及虔誠的母娘信徒,同心協力,付出無限心力、血汗與精神,終於在鍾靈毓秀的福壽山麓建造起一座龐大堂皇的廟宇。就在硬體初步完成之後,郭宗師突然福至心靈,慧智大開,她認為興建一座巍峨堂皇的廟宇或一個規模再大的道場,都沒有從教育紮根及傳承青年人修身進退之道來得重要。她深刻領悟到宏道佈教,使人能去迷歸真,導正人心向善,以及端正社會善良風氣,這些道德教育的範疇必須更廣為落實,才是宗教勸人為善與敦世勵俗的本質。但是縱觀台灣道廟何其多,其中能落實闡揚道教經典以及有心振興道教傳統文化者,卻少之又少。郭宗師認為要宏揚道教文化、提倡社會善良風氣,以及培養年輕一輩高尚的品德,只有透過道德修養與道德教育才能辦到。道德修養又與文化教育息息相關,文化統攝數千年的政治、人文、學術、宗教、風俗與價值觀,是歷代先聖先賢的心血結晶,因此有教無類的至聖先師孔子認為,要啟發人們的道德修養,就應該要讓他們多讀一些聖賢之書,才能引導人們修身養性。修身與養性合在一起就是修養,這是學道修道者修持自身的終極目標。這樣一來,就需要一個可以讓人專心研習聖賢書的良好環境,也才能從中培養出優秀的宗教人才。正所謂「蓬 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的道理,顯示環境對於個人修養的重要性。
一向以建廟為優先志願的郭宗師,有鑑於培養社會道德教育比建廟更為重要,因此想要在完成大殿之前,先闢建一座圖書館以啟發信徒及青年學子靈修,以及建設講堂來傳道佈教。為了尊重其他多數人的意見,便把她的想法與眾多熱心的契子女及信徒溝通。她的建議不僅獲得眾信徒的肯定與支持,她無私無我的奉獻精神及高瞻遠矚的見識更讓全數信徒深為折服與敬佩。於是就在大殿尚未裝飾之前,就在通往二樓大殿左右樓梯的一樓建設一座廣達四百坪的大型圖書館,並開始收藏古今儒道釋三教經典,以及一些有益於社教的精選書籍,藏書共三萬冊。同時又在圖書館右側修築一座佔地二百坪的講壇,作為傳道佈教之用。郭宗師自隨緣入道,開辦濟世以來,就以天下蒼生為念,並以宏揚母娘慈悲聖教為己任。她奉道至誠及細心觀照他人的精神,由此可見一班。